.
一级指标
二级指标
观测点
质量标准
1.专业定位
1.1专业定位与规划
专业定位★
专业定位准确,专业设置符合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
发展规划★
有符合学校定位和专业建设原则的发展规划
1.2课程设置
课程设置★
以“够用、真用、适用”为原则,建立符合人才培养目标、规格和要求的课程体系;有企业课程
2.师资队伍
2.1队伍结构
数量★
新专业专任教师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且不少于6人,拥有三届及以上毕业生专业师生比达到1:24
学缘
新专业专任教师应来自三个及以上不同院校,其他专业专任教师学缘结构较为合理
学历
50%及以上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,35周岁(含)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≥90%
职称
新专业应至少拥用1名高级职称教师(可兼职),其他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20%
年龄
年龄结构较为合理,能够形成明显的教学梯队(十年内基本均匀分布)
双师型教师
本专业有3名及以上有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双师型教师。
科研水平
教学科研立项情况
近三年承担厅局级以上(含厅局级)教学研究项目≥2项,承担厅局级以上(含厅局级)科学研究项目≥2项。
教学科研论文发表情况
近三年人均发表省级以上教学科研论文1篇
教材、著作出版情况
有本部门教师主编的讲义、教材或著作出版
主讲教师
主讲教师资格★
符合岗位资格的主讲教师≥80%
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
教授、副教授近三年均曾为本科生授课
教学水平★
教师教学水平较高,学生满意率不低于70%
3.教学条件
实验室建设
有满足需要的专业实验室
实验室利用
在人才培养中能发挥较好作用,实验开出率达到90%以上
实习、实训基地建设
实习实训★
有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习、实训基地
职业技能训练
有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基本实训条件
经费投入
教学经费投入
用于学生实验的实验耗材、办公经费、教师学习、进修经费等教学日常运行费用支出生均不少于600元
4.教学建设与改革
课程建设
教学内容★
有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,并有效执行。
课程评估
课程评估全部合格
教材建设
教材选用符合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基础实际,使用效果好
教学方法、手段改革★
积极贯彻“动式”教学理念,开展教学方法、手段改革
网上课程资源
有满足需求的网上课程资源
实践教学
实习和实训★
能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实习实训,时间和经费有保证,有指导、有考核
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★
实践教学体系完整,有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践教学大纲
实验教学★
实验教学管理规范,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、设计性实验
实验教师队伍
实验员数量满足学校规定,实验教师数量不低于理论教师的85%(含兼职)
实验室开放
实验室开放管理规范,时间有保证
社会实践
近三年50%以上学生参加了各类社会实践活动
毕业设计选题
选题能够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,有50%以上毕业设计在实验、实习、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。
毕业设计指导
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比例适当,指导规范
5.教学管理
管理队伍
管理人员
各级教学管理人员配备齐全
质量控制
教学管理
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相关文件制度
质量控制★
有符合要求的专业负责人,并能组织开展本专业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检查
6.学风
师德师风建设
师德师风★
重视师德师风建设,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,严谨治学,从严执教,教书育人,无重大教学事故
学风
学生能够积极开展创新活动,积极参加各类文体、科技活动,学习主动,奋发向上。
7.教学效果
基本理论与技能
基本理论与技能★
学生基本掌握了专业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基本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。
思想道德修养
道德修养
学生思想道德、文化素质较好,心理健康
就业情况
就业率
初次就业率达到80%